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文旅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写到,文件的背景为更好落实《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延伸品牌效应,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服务型制造和产业科技创新,全面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助力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该《实施方案》的起草者之一、北京市经信局产业中心主任李朋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工业旅游是对生产过程、遗址风貌、品牌文化等资源系统整合开发,为公众提供观光游览、消费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样化服务的新型旅游形态。北京是近现代中国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形成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地,形成了兼具历史积淀与创新特质的工业文化。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旅游,《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构建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李朋表示,《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全面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助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工业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 仍存在制约因素
谈到北京市工业旅游的现状,李朋指出,当前,北京市工业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已评定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9家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根据点位摸排估算,2024年全市工业旅游人数约1500万人次,带动工业旅游收入约17亿元。但调研发现,北京市工业旅游发展仍面临高品质旅游点位和场景供给不足、专业化运营能力亟待提升、企业主动投入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工业旅游发展的规划指引、资源统筹和政策支持等也亟需加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天星则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北京工业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在基础设施适配性方面,部分工业旅游景点的交通便利性不足,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衔接不够紧密,游客前往景点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同时,一些老工厂改造的旅游场所,其内部的游客服务中心、导览标识、休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大流量游客的需求。游客体验深度上,存在部分工业旅游项目形式较为单一,仅停留在参观生产车间、了解产品制作流程的层面,缺乏深度的互动体验、深度讲解环节,无法让游客充分感受工业文化的魅力。市场化运营能力方面,一些工业企业对工业旅游的运营缺乏专业经验,没有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运营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导致工业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效果不佳,游客吸引力不足。
工业旅游从业者毕梦飞也对中国工业报谈到,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市场尚处于初始阶段。公众对工业旅游的概念认识尚浅、系统性的了解不多。多数市场主体仍将工业旅游视为旅游市场的单纯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将工业旅游与企业展厅、政府接待参观混为一谈,缺乏对工业旅游点的历史性、文化性和品牌性的整体策划和输出,缺乏具有高度的红色文化、爱国文化、民族文化的提炼和包装。
《实施方案》有三大亮点 讲好北京工业故事
李朋强调指出,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全面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助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一是注重工业文化挖掘,将工业文化、品牌故事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讲好北京工业故事。二是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科技赋能,丰富工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场景,促进品牌价值传播。三是注重做大做强新的消费增长点,强调拓展深度体验空间,建设文化消费场景,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四是注重扩大北京工业旅游影响力,体现培育工业旅游标杆项目、开展入境游试点等内容。
李朋概括解读了本次《实施方案》的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是构建高品质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我们将重点打造产业公园、热门点位和精品线路;第二大亮点,是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着力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第三大亮点,是打造高效能的工业旅游支撑系统,强化“硬支撑”与“软实力”。
中国工业报注意到,《实施方案》中关于“构建高品质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部分,包括加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打造“来京必去”产业公园、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建设“专精潮新”热门点位和推出“不虚此行”精品线路等具体举措,要求突出“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和工业记忆”五大主题,并规划了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的目标。
《实施方案》在“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部分,包含了推动厂区适旅化改造、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扩大时尚产品消费和增进数字科技体验等方面;在“打造高效能的工业旅游支撑系统”部分里,部署了开展资源摸底调查、挖掘工业历史文化、加强工业遗产认定与保护利用、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团队等方面工作。
王天星则从游客角度谈到工业旅游项目落地的路径。他指出,游客对工业旅游的核心诉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性,也有娱乐性和购物体验。对于教育性,游客希望通过参观工业旅游项目,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技术创新成果和企业文化内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自己的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热情。例如,参观新能源汽车工厂,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理念和技术优势;在娱乐性方面,游客希望在工业旅游过程中能够参与互动体验项目,如模拟驾驶新能源汽车、参与航天科普实验等,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购物体验也是游客的重要诉求之一,游客希望能够在工业旅游景点购买到具有特色的工业产品、纪念品和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的纪念和伴手礼;还有的游客希望能够现场试驾,预购未来的概念性、限量版产品。例如,在观光工厂购买到新鲜制作的产品,在工业博物馆购买到与工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因此,工业旅游项目需要在满足游客教育性、娱乐性和购物体验等多方面诉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包括开发出相应的支付、预付方式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保障,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协会对外联络员王建国从一线实践角度对中国工业报谈到,虽然现在工业旅游在北京乃至全国尚处于初期的阶段,但是像小米汽车等大厂已经在有意识地发展工业旅游,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申请做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的示范基地。各级政府也非常的支持,出台各种政策引导和扶持。
他认为,政府和各方媒体应加大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让工旅研学旅游的价值和意义深入人心。让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能亲身感受中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意识到我国工业科技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工业旅游成为距离百姓生活很近的一件事”。
最大决心推动工业旅游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李朋还强调,为保障《实施方案》落地,北京市经信局、文旅局专门编制了重点任务清单,共35项,进一步明确了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下一步,政府将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作风,全力推动政策有效落实。一是积极推动方案中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打造工业旅游高效能支撑系统,开发本市优质工业旅游资源,促进北京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我局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多方主体协同联动落实,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两级统筹,加强工业旅游企业、工业博物馆多主体联动。三是研究编制工业旅游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融入全市大旅游格局,深入挖掘工业历史与文化,广泛应用数字科技,打造北京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和热门点位,研究制定对制造业企业利用现有厂区或园区进行适旅化改造、数字化示范应用、融合业态场景创新等项目进行扶持奖励的政策。
王天星教授指出,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工业旅游。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与工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如投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体验设施、餐饮住宿、工业文创纪念品等配套设施,提升工业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工业旅游项目的运营和管理,通过专业的运营团队和市场推广手段,提高工业旅游项目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运营机制方面,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股份制合作、委托运营、特许经营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业旅游投资。例如,对投资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工业旅游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等支持,降低社会力量的投资风险,提高其参与积极性;还可以通过集中推广等手段,给予社会力量以流量支持。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陈少峰认为,现在必须结合人工智能应用的工业旅游才能实现研学为主的工业旅游。也就是说,落后的工业都不可能有好的工业旅游。那么,什么是先进的工业?就是人工智能+的工业。但是这种旅游需要做一个集中的场所,比如AI工业体验馆。
工业旅游从业者毕梦飞也希望借助《实施方案》的落地,全社会更加熟悉工业旅游、喜爱工业旅游。在市场开拓的前期,政府可以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补贴,为市场的先行者进行精准帮扶,培育起工业旅游的“星星之火”,进而形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