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星期五

热门搜索:

天然气光伏债券油价

热门搜索:

天然气光伏债券油价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正凭借标准国际化成果逐步消除技术壁垒

2025-09-08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 分享到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特别是先进制造标准的应用有效引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引领储能装备迭代升级、护航无人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通新能源汽车发展堵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认为,先进制造标准是推动和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于降低产业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国际贸易、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扎实推进先进制造标准化工作,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标准支撑。”肖寒强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前沿领域标准研制,深化标准与产业政策协同,持续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加大行业急需、先进适用的标准供给力度,加快标准更新升级,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循环利用、能耗能效、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另一方面,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链的标准实施情况监测,推动标准与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的协同配套,确保标准实施效能充分发挥。

我国正凭借标准国际化成果逐步消除技术壁垒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魏宏介绍,2025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共发布相关国家标准600余项,有力支撑和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在高端化转型方面,围绕高端基础零部件、电动汽车、特种加工机床、起重机等重点领域,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引领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跃升。例如,《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检验》国家标准突破了传统机床在行程和精度上的局限,切实提高了大型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进一步满足了航空航天等领域大型零部件的加工要求。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面向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布了能耗能效、污染物排放、绿色产品评价、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国家标准,促进绿色技术与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例如,《冶金石灰窑中二氧化碳回收处置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力推动碳捕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多家钢铁企业依据标准开展钢铁流程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可实现吨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千克。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强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研制,发布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国家标准,有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例如,《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国家标准通过提供系统性转型框架,重点解决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中战略规划模糊、实施路径不清晰、新兴能力建设缺失及数据要素驱动不足等问题,助力企业分阶段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市场监管总局将先进制造标准化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期间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先进制造标准体系。二是加快标准供给,持续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三是共建国际标准,助力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四是深化标准实施,积极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肖寒表示,“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高质量参考;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为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在防范非理性竞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团体标准总数的近20%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我国牵头研制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系统等一系列先进制造领域国际标准,正凭借标准国际化成果逐步消除技术壁垒,为我国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大型成套设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可靠的合规路径和质量背书,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可比性与竞争力。

我国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国家标准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领域。肖寒表示,标准化工作在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推动产业国际化方面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际标准助推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脑机接口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以及我国具有优势技术的重点产业,我们将中国智慧纳入国际标准,支撑了产业国际化发展。比如,在脑机接口领域,我国专家正在牵头制定一系列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标准,其中术语国际标准将统一国际各方认知,为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共识,数据格式国际标准将统一数据应用格式,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国际标准推动新业态发展。在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驱动下,各类新业态蓬勃兴起。我们牵头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标准为新业态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全球业务协同。比如: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基准参考,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造福全球银发群体。

三是国际标准便利国际经贸往来。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家用电器等大宗贸易产品方面,我国牵头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标准,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促进国际贸易顺畅衔接。比如:我国牵头的《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首次构建起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关键指标体系,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高效衔接与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四是国际标准助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碳数据溯源、碳足迹核算等方面国际标准,统一国际量化口径与数据质量,解决跨境可比性与核查难题,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如:我国牵头研制的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为光伏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路径,为全球新能源发展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同各国加强务实交流,以标准为桥,持续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魏宏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以标准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共同构成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在这方面制定了涵盖智能装备性能测试、安全要求以及工业软件功能规范、互操作性等系列标准,提出智能化产品关键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引导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标准引导推动了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制定了面向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生产环境通信架构等标准,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以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产线、车间、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阵地,聚焦这一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国家标准。例如,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等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路径。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据统计,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魏宏表示。

中国民协品牌强企工委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品牌强企工作委员会、品牌强企(北京)信息管理中心

党建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技术支持:中商智汇(北京)科技研究院

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吴志军律师

联系电话:010-60217315  60217375

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40006  21315

电子邮件:zgsjscm@126.com

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双创产业园E3

邮编:100070

中国民协品牌强企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diic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